人活在世上,如果沒有開悟見道,那真的是白白浪費人生。 白來人間一趟。 我老實說,現在佛教裡面幾乎沒有人能夠知道 什麼是見性, 什麼是聞性, 什麼是自性。 沒有人知道見性聞性跟自性有什麼不同。 所以幾乎沒有人見到自性。 見性是什麼? 見性其實就是眼睛能夠看見的功能。 聞性是什麼? 聞性就是耳朵聽聲音的功能。 自性是什麼? 自性就是在六根內,乃至全身,[能夠吸收六塵的功能]。 『只有當你觀察到全身之內有個能吸收 .收集色聲香味觸法的功能性,你才能夠稱為見到自性,你才能叫開悟見道』。 這[吸收 收集]六塵的功能又叫做如來藏性,也叫空性。 就像是倉庫有能藏的功能一樣。 如來藏性也有三義: 佛性論卷二如來藏品謂「藏」有三義:(一)所攝藏,一切眾生悉攝於如來之智內。(二)隱覆藏,如來法身無論因位、果位,俱不改變;然眾生為煩惱所覆,故不得見。(三)能攝藏,如來果德悉攝於凡夫心中。於同論卷二自體相品與勝鬘經自性清淨章謂「藏」有自性、因、至得、真實、祕密等五義,即:(一)萬有悉為如來之自性,由自性之義而言,稱為如來藏。(二)此藏乃聖人修行正法而生之對境,由成為境界之「因」義而言,稱為正法藏,或法界藏。(三)信此藏可得如來法身之果德,由至得之義而言,稱為法身藏。(四)此藏超越世間一切虛偽,由真實之義而言,稱為出世藏,或出世間上上藏。(五)一切法若順此藏則得清淨,反之則成染濁,由祕密義而言,稱為自性清淨藏。以上五項稱為五種藏。大乘止觀法門卷一,則列舉能藏、所藏、能生之三義;圓覺經略疏卷上,亦舉出隱覆、含攝、出生等三義,稱為三種如來藏。